钢纤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钢纤维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机械-BOPP行业明年进入重组高峰期

发布时间:2021-10-25 23:07:19 阅读: 来源:钢纤维厂家

由于生产能力的急剧扩大,从2003年起,中国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市场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专家预测,即使从2005~2010年间产能不再继续增加,也难以保持供需平衡。不管对已进入这个领域的经营者还是即将投身该领域的投资者来说,认清当前乃至今后的BOPP市场态势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解是10分必要的。 “现在BOPP全行业都在亏损!”这是11月16日佛山塑料团体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总经理崔洁在电话中向记者流露的信息。与此同时,记者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双向拉伸聚丙烯(简称BOPP)薄膜专业委员会得知,目前我国BOPP薄膜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极为严重。该专业委员会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呼吁,希望尽快采取措施避免继续盲目引进BOPP生产线。 产能急扩企业隐藏覆巢之险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为BOPP专业委员会)的介绍,BOPP薄膜是当前世界包装领域的主流产品,广泛利用于食品、香烟、药品、服装、化纤、建筑、轻工、汽车等领域,成为仅次于PE、PVC的第3大塑料产品。目前,BOPP市场需求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中国的BOPP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时全国只有4条生产线,产能1.8万吨。1988~1989年BOPP进入了第1个成长时间,到1990年全国共有17个工厂、21条生产线,产能到达8万吨。1996~1997年是BOPP产能扩大的第2个高峰期,到1998年全国已有43个工厂、60条生产线,产能突破38万吨。由于产品1度供不应求,BOPP薄膜加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亮点之1。在市场和效益的吸引下,2002~2004年中国BOPP进入第3个产能扩大高峰期。统计数据显示,到2003年末,全国共有82个生产厂家、123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38万吨。 由于生产能力的急剧扩大,从2003年起,中国的BOPP市场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崔洁告知记者,估计到今年年底,国内BOPP薄膜的产能将会到达200万吨,而实际需求约130万吨。 可以料想,在这类状态下,企业不要说盈利,能够收回本钱一样成了1种苛求。“由于长时间以来构成的品牌实力,今年我们的产品在销售量上基本没有变化。但是费用空间(主要原材料与售价之间的差价)在进1步缩小。”崔洁话锋1转,“去年的原材料价格已从9000元涨到超过10000元,今年平均涨到11000元。去年还能有2000元的费用空间,其实这也不够弥补其他本钱费用,但是今年却连这点都没有了。” 面对市场的变化,崔洁告知记者,他们公司也做出了相应的调解:1方面是对自己的产品品种进行调解,朝特种膜这类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方向发展;另外1方面是进1步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崔洁向记者介绍,他们在售前采取订单制,就是市场涨价他们不涨,如果市场跌价他们则可以再和客户商讨价格。售后则采取不适用就退货的做法。虽然做出了这些努力,崔洁还是很直白地说:“再怎样做都是不赚钱的,由于现在这个行业的市场状态是供大于求!” 在崔洁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之前BOPP行业也出现过几次起起伏伏,比较近的1次是1997~1998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但是情势像今天这样严峻还历来没有过。”崔洁说,“1999~2000年是BOPP行业利润较丰富的时期,因此很多非塑料制品行业的企业也都纷纭加入到BOPP加工的队伍中来。这期间政府部门也没有进行适度的调控,因此就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记者注意到,其实去年就有人撰文表示,该行业面临严峻的局面,某些企业不顾风险仍在拼命扩大生产范围,盲目引进设备。预计到2004年,无序失控的BOPP行业的竞争必将全面白热化,终究的受害者无疑将是生产企业自己。该行业的有识之士也曾发出过警告,在包装行业的发展史上,过量投资使全部行业遭到重创的例子不止1个。BOPP投资热若再继续失控,产业整体受挫将是一定的。覆巢之险就在眼前,这句话绝非耸人听闻。 及时调解方能走脱险境 根据BOPP专业委员会的介绍,虽然中国BOPP薄膜的产能和产量已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2位,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即使不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BOPP薄膜消费水平也大大低于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以2003年中国13亿人口计算,全年共消费BOPP薄膜95万吨,人均消耗量只有0.73公斤,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到2010年,按中国人口到达15亿、人均年消耗BOPP薄膜到达1.5公斤(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计算,市场需求将比目前翻1番,到达200万吨拆迁强拆该怎么办。应当说,中国BOPP薄膜市场存在着相当大的空间和发展潜力。 但是,由于近几年国内BOPP薄膜产能增长过猛,到2005年,国内产能预计将超过200万吨,供求之间的差距将达75万吨之多。因此,即使从2005~2010年间国内产能不再继续增加,都难以保持供需平衡。BOPP专业委员会为此已发出警告,国内产能的过快增长和重复建设只会严重破坏市场供需平衡,对BOPP薄膜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乃至可能使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BOPP薄膜行业从此1蹶不振,续写第2个VCD行业的悲剧。 因此,对身处BOPP薄膜加工业的企业来说,如果还打算继续在这个行业做下去的话,就需要及时对产品品种做出调解。以国外发达国家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BOPP薄膜正从普通膜向多功能、超薄型和具有特种装璜性的方向发展,并已开发出许多品种。BOPP专业委员会认为,特种用途BOPP薄膜的开发和利用,将有益于企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 目前,发达国家特种膜的利用已高于普通膜,而中国特种膜的产销量所占比例还不到30%。现在国内新增的生产线绝大部分都以普通包装膜为目标市场,1旦这些新增生产线全部投产,势必使包装市场供应过剩加重。但与此同时,各类特种用途BOPP薄膜品种的发展却没能跟得上市场的需求。据BOPP专业委员会预计,未来BOPP薄膜的供需将存在1定的结构性矛盾,部分特种膜的市场仍将被进口膜所占据。 在严峻的市场情势下,BOPP专业委员会对企业的建议是开发新产品,均衡发展BOPP薄膜在各个领域的利用。随着大型跨国企业逐渐将其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高级用膜的需求将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国内企业应积极推动BOPP薄膜在其他领域的利用,并大力开发1些新型产品,引导市场消费。 国内企业在不断提高本身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开辟国外市场。对国内企业来说,只有朝着范围化、专业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具有与国外企业竞争的能力。 另外,行业内部也应加强交换与沟通,各企业都应遵照《价格法》和《制止价格垄断行动暂行规定》等相干法律法规,不应以降价作为单1的竞争手段,也不宜采取变相的降价方式促销。否则,只会使市场状态不断恶化。 BOPP专业委员会认为,非理性的产能激增对国内BOPP薄膜产业的整体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背背了市场经济规律。这只无形之手将会叫停部分生产线乃至抹杀部分企业,到那时几亿元乃至10几亿元的损失将不可避免。 崔洁告知记者,由于前些年BOPP加工的利润比较丰富,公司有1定的积累,因此在目前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他们还能够支持。但是农村住宅允许强拆吗,由于政府紧缩银根,小企业很难拿到贷款,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残酷的态势下,相当1部分企业的日子很难过,乃至不能不考虑退出了。 在供大于求、经营亏损的压力下,部分企业、生产线已开始被拍卖。BOPP专业委员会预计,中国BOPP行业重组的步伐会逐渐加快,未来2~3年将迎来中国BOPP资源重组的高峰期。通太重新洗牌,中国BOPP企业的生产范围、品种结构、市场结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将得到快速提升。届时,部分资金短缺、设备落后、产品单1、管理僵化的企业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1批举足轻重的BOPP大型企业的诞生。